八部鬼神篇

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而常闻正法。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故生于恶道。二以善故多受快乐。

舍利弗问:世尊,八部鬼神是因为什么因缘生在恶道,但又可以常闻正法?

佛陀说:因为两种业。恶业故生在恶道,善业故多受快乐。

又问。善恶二异可得同耶。佛言。亦可得耳。是以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天神者。其之先身。以车舆舍宅饮食。供养三宝父母贤胜之人。犹怀悭俭谄嫉妒者故。受天神身。如普光净胜天神等。虚空龙神者。修建德本。广行檀波罗蜜。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受人非人身。如摩尼光龙王等。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乾闼婆者。前生亦少嗔恚。常好布施。以青莲自严。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阿修罗神者。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之人。作诸邪福。傍于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斗讼。故受今身。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于物故受今身。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得今身。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

舍利弗接着问道:善恶相异,怎么会同时具备?

佛陀说:可以的。八部鬼神,又叫人非人,似人又不是人。我现在为你说他们各自的因缘。

[天神]前生将车子、房子和饮食全部供养给佛法僧、父母以及十分贤德的人,但心里还怀着吝啬、谄媚、嫉妒,比如普光净胜天神等。

[虚空龙神]前生为人时,特别注重守持根本道德,喜欢布施,但并没有正确的知见,脾气急躁易怒,如摩尼光龙王等;

[夜叉神]为人时经常行大布施,但往往损害他人利益在先,后面再进行补救。随他们这种善恶功德的多寡,有生在天上、空中、地下之分;

[乾闼婆]前生为人平和,乐善好施,但仍有嗔恨心,常常以色莲花的物品和纹饰庄严自己,热爱音乐,再生为乐神,为诸天演奏音乐。

[阿修罗神]前生个性刚强无比,不随善知识修清静福报,反而追逐虚伪、装神弄鬼的人,跟随邪师,作诸多邪福;喜欢布施,但又喜欢看他们人身体和口头上的争论。所以转生为阿修罗。

[迦娄罗神]前生为人时,修慈悲喜舍中的大舍心,以为有所得,骄傲无比,常常恃强凌弱,瞧不起别人,故转生为金翅鸟。

[紧那罗神]常常劝别人发菩提心,自己却不能如实修行,做邪恶事。故转生为歌神。

[摩睺罗伽神]为人时好布施,极力护法,但嗔心太重。故转生为大蟒神。

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师行谄恶道。以邪乱正俱谓是道。以自建立。夫出世道者。不杂魔邪谄悦之语。谄悦之语非出生死。是入恶道。谄悦邪人所可言说。大观似道细则睒铄。当依正法及行正法者。当得佛法僧力解脱无为。


若依相似法。依行邪导师。系缚生死永沦恶趣。是无知人非求出世。入邪见网。邪导师者。虽读众经。以邪事业矫制邪科。出邪谄法诳惑凡人。以求敬仰。

佛陀继续说道:八部鬼神,都是因为跟随邪师学习外道,心行不正,反而以为是真正的道理,广招门徒,执着而无明,所以受鬼神身。殊不知真正的出世之道,是不掺杂任何虚妄歪曲的言辞的,虚妄歪曲的言辞,不能究竟生死。应当依靠佛陀、佛法、僧众的力量,得到解脱。

如果是学习似是而非的佛法,或干脆依附邪师,将被生死束缚,在恶趣里永远沉沦下去。无知之人,只在世间法上争论不休,不求出世解脱之道,满脑子都是不正不明的见解。那些邪师虽然也遍览经律论,但只求表面解,增长自己的邪知邪见,为了名利或一些不正的目的,欺诳凡夫俗子而已。

非人所知。说云我知。非人所得。说云我得。或人难曰。那知那得。答曰。空界天神幽中知识。密以语我。或云。某年某月有利有害。逆相开示应防应救。此灭彼兴我得汝失。如是欺诳薄俗之人。不能深思德本。


随逐邪末失其正见。兴造邪业生顾钱帛。死入恶道。拔舌吞铜百千万岁。后作畜生亦无量岁。复生为鬼。或在山林旷野河海舍宅。益怀谄诳无有休息。或迷谤行人使失道径。或示语邪巫言。先亡形服恐动百端。甚可恶贱求人饮食。无有终极。值我弟子心怀正直不失正念者。闻即呵叱终敢复为。若我弟子。心怀怯弱易失心者。从其求免踰得其便。千端万绪求索无厌。如是之人无丈夫相。为邪所动。死堕恶趣。甚可悲念。

别人不知道的,他们说知道;别人不能获得的,他们说能获得。如果别人责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就回答说是天神幽冥界中的善知识,用密语告诉我们的。又或者,到处说某年某月有祸事,有好事,应该怎么预防对应;哪里会有什么灭掉,哪里会有什么兴起,你会得到什么,你会失去什么等等。邪师们就是用这些方式,去欺骗凡夫俗子,而不去做应该做的事,为善去恶,思考道德根本。

跟随追逐邪知识而失去正见,造作恶业,追名逐利的人,死后将堕入恶道中,于地狱中被拔除舌头,灌铜汁,受千百万年的大苦。然后再无量岁中为畜生,然后为饿鬼,游荡在山林旷野,河水及海边,空屋之中,心里的恶念越来越增长,如果正好碰到有道心的人,他们会在暗处迷惑他们的心智。或者隐藏起来,用巫术般的恶言吓唬人,做这些事只为了索取食物,实在可恶下贱。

我弟子心怀正直不失正念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大声呵斥,仍不能让他们停止作恶;如果是我弟子,心里怯懦害怕,按照他说的要求做,他就会用各种方法索求无度。这类弟子没有大丈夫的样子,容易被邪物邪念所动,死后堕入恶道中,十分可悲。

舍利弗复白佛言。八部鬼神。依空为空神。依地为地神耶。佛言别有地神。如净华光等。过去世时好修布施。多嗔难满嗜酒喜歌舞。故作此神。着纯白之衣。洁净无垢。

舍利弗又问佛陀:八部鬼神,是否在空中住的,就是空神,依地而住,就是地神?

佛陀说:另外还有地神,比如净华光神等,过去世常修布施,但嗔心太多,喜欢饮酒作乐,唱歌跳舞,所以转世为地神,他们穿纯白的衣服,洁净得没有一丝污垢。

罗汉住世篇

舍利弗。复白佛言。云何如来。告天帝释及四天大王云我不久灭度。汝等各于方土护持我法。我去世后。摩诃迦葉、宾头卢、君徒般叹、罗睺罗。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佛言。但像教之时信根微薄。虽发信心不能坚固。不能感致诸佛弟子。虽专到累年。不如佛在世时一念之善。其极慊至无复二向。汝为证信。随事厚薄为现佛像僧像。若空中言。若作光明。乃至梦想。令其坚固。弥勒下生听汝泥洹。

舍利弗问道:世尊,你为何告知天帝释和四大天王说“我不久后要灭度,你们要在各方护持正法,我舍世间后,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叹、罗睺罗四大罗汉不得涅槃,留在世上让佛法能流通起来。

佛陀回答说:像法时代,人们信根微薄,即便是对正法能起信心,也不坚固,不能感召诸佛及得道的佛弟子,虽然他们常年修行,但还不如佛住世的时候,弟子们的一念之善。因此我让十大比丘住世,当像法时代的修行人在专念之时,根据他们悟的程度,显现佛像和僧像,或在空中出声,或显现光明,或在梦中示现,让修行人能坚固信心。当弥勒菩萨下生为佛时,四大罗汉再入涅槃。

分若戒相篇

舍利弗复白佛言。如来现世二十年前。度诸弟子无有常施随有便施。自二十年后。施多定物。是义云何。佛言。有长者子。名曰分若多罗。宿有善根。生婆罗门家。乐欲舍家修无上道,随大目犍连。于巴连弗邑天王精舍。求受具戒。目连语云。汝可七日七夜悔汝先罪皆使清净。无诸妨障者。我当为汝从僧中乞。分若多罗言。云何得知妨障已灭。云何得知我受得戒。仰愿诸佛。加我威神。令我罪灭得见得戒之相。佛言。汝但勤诚。诚至自见。分若白佛。谨奉尊教。恳恻日夜到第五夕。于其室中雨种种物。若巾若帕若拂若帚若刀若斧若锥若铲次第分别堕其目前。分若多罗。生欢喜心。生得果心。满七日已。具白目连。目连问我。我语之曰。是离尘相拂割之物也。当以嚫师。师其缘也。夫受戒者。随其力办可以为施。不限于此不必备此。

舍利弗问道:世尊住世二十年前,规定弟子们像布施供养什么,就布施供养什么,为什么二十年后,要布施供养规定的物品?

佛陀说道: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叫分若多罗,过去世种下善根,虽生在婆罗门家,却一心想要离家修正道。后跟随目犍连学习,在巴连弗邑天王精舍,祈请目犍连为他授戒。目犍连说:“你要先忏悔过去的罪业七天七夜,使身心清净,没有妨碍,我才准许你出家。”分若多罗问:“怎么得知罪业已尽,妨碍已灭,怎么得知我能授戒?看样子我只能希望诸佛加持,让我尽快灭罪,可以见到得戒之相。”诸佛告诉他:“只要时时保持诚心,自然得见。”分若多罗说道:“我一定谨记并遵守教导。”

于是他日夜不停地忏悔,到第五日,在他的住室中,天降许多物品:汗巾,手帕、拂尘、扫帚、刀、斧、锥、铲依次落在他面前。分若多罗生大欢喜心和得果之心。满七天以后,他向目犍连报告此事,目犍连来问我因由,我告诉他说,那些都是世间劳动之物,说明分若多罗已经脱离了它们,超凡入圣。他应该要报答你这个老师,因为你们的师徒之缘,他才得以受戒。随他的能力去供养你,不需要限制规定他供养什么。

时食非时篇

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有诸檀越。造僧伽蓝厚置资给供。来世僧有似出家僧。非时就典食僧。索食而食。与者食者得何等罪。其本檀越得何等福。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非时与者。亦破戒人。亦犯盗人。盗檀越物是不与取。非施主意施主无福。以失物故。犹有发心置立之善。

舍利弗问道:世尊,有一些施主,造庙盖寺,供养足够的生活用品等。将来的僧众,看起来是出家了,但在戒律不允许的时间,像掌管食物的僧人索要食物来吃,那索食之人,和给食之人会有什么罪报?供养的施主又能有什么福报呢?

佛陀说,在不恰当的时间内进食,是破戒的行为,犯了盗窃罪;在不恰当给予僧人食物,也是破戒的行为,也同样犯了盗窃罪。等于偷了施主的东西,不是施主本意,所以施主没有从中得到福报。但因为有供养之心,所以种了善根。

舍利弗言。时受时食。食不尽者非时复食。或有时受至非时食。复得福不。佛言。时食净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人良友。是即天人导师。其不净者。犹为破戒。是大劫盗。是即饿鬼。为罪窟宅。非时索者。以时非时非时辄与。是典食者。是名退道。是名恶魔。是名三恶道。是名破器。是癞病人。坏善果故。偷乞自活。是故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况我弟子知法行法。而当尔耶。凡如此者非我弟子。是盗我法利。着无法人。盗名盗食。非法之人。盗与盗受。一团一撮片盐片酢。死堕燋肠地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食诸不净。又生恶鸟。人怪其声。后生饿鬼。还伽蓝中处。都圊内啖食粪秽。并百千万岁。更生人中贫穷下贱。人所弃恶。所可言说人不信用。不如盗一人物其罪尚轻。割夺多人故。良福田故断绝出世道故。

舍利弗问道:时食(也就是持午)的人,在当时没有吃完,过了规定的时间再吃,有福报吗?

佛陀说:日中一食,并吃得干干净净的人,才是福田,才是出家人,才是僧众,才是天人的的良师益友。吃不干净,也等于是破戒,等于是盗劫,等于是饿鬼做的事,是罪恶的根源。过午还索要食物,掌管食物的人还会给予,这都叫退却道心,叫恶魔行,是三恶道的人做的事,是装不满水的破器皿,是有癞病的人,因为坏了善果,才偷盗食物来活命。正因为如此,连婆罗门都会过午不食,其他外道也不作邪食(说的是四种邪命:1、下口食 种植田园,和合汤药,2、仰口食 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3、方口食 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4、维口食 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何况我的弟子们,都知道其中的道理,还要破戒,只能说他不是我的弟子,是偷我佛法利益的人,是眼中无有正法的人,是用佛法来获得声名和食物的人。偷盗者和受盗者,即便是盗一粒盐一滴粗,死后也会堕入燋肠地狱,吞炽热的铁丸;从地狱受罪以后,再往生为猪狗,吃不干净的东西;又生为恶鸟,叫声令人恐惧;又生为饿鬼,住在僧舍的厕所里,吃粪便为食。前前后后一共要经历千百万年。后生在贫穷的人家,遭他人嫌恶,说任何话别人都不相信。盗窃一个人的东西,罪报还轻些;盗窃十方的供养,要受到无量的罪报。

佛亲出家篇

舍利弗复白佛言。如来宗亲多有出家。为自发心。为佛神力耶。佛言。诸释憍慢着乐。何能愿乐。特是父王宣勒。宗室生二子者。一人随我。阿那律久积善根深乐正法。携率释子跋提难提金毗罗难陀跋难陀阿难陀提婆达多优波离。澡浴清净来至我所。欲求出家。时有上座名毗罗茶。别度阿难阿难陀。次一上座名婆修罗。别度提婆达多跋难陀。唯阿难修不忘禅。宿习总持。于少时中得佛觉三昧。积百万川水。揽以为雨。雨水奔流入于大海。阿难手从海中取以分别色味。不杂。还置本源。无有漏失。

舍利弗问佛道:世尊,您的宗亲多有出家,是他们自己发心,还是佛陀的神力帮助?

佛陀说道:我的宗亲都是王族,高傲轻慢,耽于娱乐,怎么会自己愿意出家呢。是因为我的父王下令,宗室中凡是有两个儿子的,就让其中一个跟随我出家。阿那律在过去世积累了不少善根,喜爱正法,就带着释迦子弟:跋提、难提金毗罗、难陀跋难陀、阿难陀、提婆达多、优波离,沐浴干净来到我住的地方,祈请出家。

那时毗罗茶上座为阿难和阿难陀剃度;婆修罗上座为提婆达多和跋难陀剃度。只有阿难修过不忘禅,从过去世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很快就得到佛觉三昧。即便是把百万河流的雨水,汇成雨水,落到大海里。阿难从海水中取一点一滴分别其中的色味,又能原原本本地将这滴水,还到它本来的河流中,不会有任何漏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舍利弗者。如来常言。其于声闻中智慧第一。不谓小心能问要义。佛言。其久种明悟。发扬我法。以诸慧利利众生故。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陀说:世尊,您常说舍利弗在声闻中智慧第一,他能问这么多佛法要义,不像是小乘的根性。

佛陀说道:他早就悟道了,是为了弘扬佛法,解众生迷疑才问。

亲恩师恩篇

云何如来。说父母恩大不可不报。又言。师僧之恩不可称量其谁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报生长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从师学开发知见。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舍利弗继续问道:世尊如来,您说父母恩重如山,不可不报,又说师僧之恩也不可称量。那它们之间,谁为第一?

佛陀回答说:在家之人,孝顺父母,承欢膝下,也不足以报答生养之恩。因为生养之恩太深厚,所以说大。而跟随善知识学习,开发知见,师恩就要排在第二位。

如果是出家之人,舍父母家庭和生死,在正法中学习微妙的出世间法,这是老师的作用。脱离肉身的束缚,让法身得以生长,显现功德资财,成就智慧得解脱,老师的功劳可以说没有比他大的了。那相比之下,生育之恩,就在其次。

又言。当何名斯经。佛言。当名菩萨问喻。以广大故。又名舍利弗问。尔时四众闻说是已。五十新学比丘。信根成立法眼清净。旧德天人八部等。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舍利弗最后问道:世尊,应当怎么命名此经。佛陀说:应当名为菩萨问喻经,因为所说内容广大庞杂,也可以名为舍利弗问经。

那时的四众弟子和五十个新学比丘闻佛陀所说法,,信根立刻成熟,得正知见。千二百大比丘、天人八部众等,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经解

舍利弗问经,梵名S/a^riputra -paripr!ccha^ 。全一卷。译于东晋,译者佚名。又作菩萨问喻。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属小乘律部。乃佛在王舍城音乐树下,答舍利弗之所问。计有戒律传持之次第、戒律诸部之分派、开遮衣钵食酒杀生等事、说偏袒两肩之作法、八部鬼神闻法之因缘、灭后像法之佛教、分若多罗之受戒施物、净食不净食、如来宗亲出家之因缘、父母及师恩等。本经为大众部所传,有关小乘诸部之分裂系依据文殊问经、异部宗轮论所说而立论。[法经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三、大藏经南条目录补正索引]

知会

水平有限,多有错漏之处。为了方便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或加入谐趣之词,或略有增删,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译经这个栏目的所有打赏,将公开用来印经回向,或作实际公益,或教育事业,或作广大布施。

火爷的色相·一周译经

微信号:shixiaohuo1983

故事很长让我们聊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