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萧?远山与慕容博大闹少林寺藏经阁时,扫地僧出现了,笑他乃当世高人,怎么也如昔人买椟还珠,贻笑千载。却也作此愚行。不仅箫远山、慕容博当时没听明白,鸠摩智也认为是胡说八道。就连多数读者也是一头雾水。


《天龙八部》扫地僧剧照


原文

那老僧续道:“本寺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却也并非人人皆知,一人武功越练越高之后,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便叫作‘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方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道清大师点头道:“得闻老师父一番言语,小僧茅塞顿开。”

那老僧合什道:“不敢,老衲说得不对之处,还望众位指教。”

群僧一齐合掌道:“请师父更说佛法。”

相信很多人没有听懂,武功与禅理有什么关系?

习武先修德

大致意思可以这么理解,平常的老百姓练习武功要以武德为先,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避免持技欺人,给自己带来祸害。如同,咱们刚学会开车的时,是不是见车就想去摸一把。而且新手喜欢开快车。当一个车手心不能定时,技术又不咋地,开车很容易出车祸。


扫地们规劝萧、慕容二人


而习武之人,刚学了一点皮毛,难免技痒找人较量,难免给自己惹来祸害。如果修炼武德,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天龙八部》扫地僧所讲道理也是如此,通过练习少林72杀人绝技,使得体内的真气如同人一样,变得十分戾气,在身体里横冲直撞。修炼的功夫越多,真气越强,破坏性越大。

正常循序渐进之法是通过修炼禅理,让内心趋于平静,通过内心的平静抚平那些横冲直接撞的真气。否则,这些真气在身体里到处惹祸,破坏了身体平衡,导致习武之人走火入魔。

你的德行必须能驾驭得了你的武功。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德须配位”。当“德不配位”时,灾难也许就离你不远了。

这个道理,金庸已经借扫地僧之口讲得非常明白,实际上不仅仅是对练武之人适用,对每一个人所有事务都是一样的。

财富与德如此

所谓德,做人的根本。《尚书》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德行,财富对他而言未必是好事,且不说能对社会做多少回报,多做慈善,至少得遵纪守法。



从小的方面说,有没有驾驭这一笔财富的能力,当你的财富来源于正当的方式,那么必然可以有条理的安排好这些财富。

为什么有些人一夜暴富以后,幸福的日子并不长久呢?一方面,财富来得过于容易,容易迷失心志。

如果心术不正,财富越多,可让主人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占用牡丹江市百亩国有林区的曹园,拆除之事还没有尘埃落地。又传出邵东豪宅一事。因为涉及非法占用田地、强占人他人土地,而将被拆除。这就是豪宅主人就是典型德不配位,有钱了,认为能一手遮天,而干出这样的事。因为,正常的人都知道这样干是违法的。豪宅主人怎么不会不知道,而是因为钱太多内心做怪、利欲熏心,德行修养不够,才干出这些违法之事。

《大学》里:“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南宫敬叔


现在就可以理解,我们的先辈为什么提倡“以德服人”,“以德治国”,因为,人心如果失去了道德制约,就会见利忘义,失去良知,社会风尚就会趋向奢靡败坏,于是贪污腐败、坑蒙拐骗、偷盗抢劫,乃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各种社会违法犯罪都将泛滥。因此,治理国家者,不能丢弃道德这个治国之本;平民百姓,更不能丢弃道德修养这个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有子之言似夫子》中故事也说明了古对德行与钱的关系。

当初,南宫敬叔因为家里太有钱了,在国内犯了罪,逃到卫国去了。等过一段时间,他又返回鲁国,在朝廷里用许多贵重的物品贿赂官员,想要恢复原来的官职。

孔夫子知道这件事,就说:“像他这样买官做,那么失去禄位的人,还不如早点穷了,来得好!”

子游听了,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夫子说:“有钱的人不讲究礼法,是一种祸殃啊!南宫敬叔由于有钱,失去他的官位,可是他仍然不肯改过,我恐怕他将来还有祸患哩!”

南宫敬叔得知了孔夫子的这一番话,便立刻遵循礼法,把财产施舍掉了。才得以保全。

老百姓如此,王朝君主也是如此。

权利与德亦如此

为什么五代十国时,那么多的短命王朝呢?

1、后梁(907-923)太祖朱温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友贞。

2、后唐(923-936)庄宗李存勖,明帝帝李嗣源,愍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3、后晋(936-946)高祖石敬瑭 , 出帝石重贵。

4、后汉(947-950)高祖刘知远。

5、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 , 周世宗柴荣 , 恭帝柴宗训。



基本上不超过三代,所建立的朝廷存在也就十几年,因为到了大唐后期,经过黄巢起义这么一折腾,基本上就奄奄一息了。朱温用不正当手段夺得皇位,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引其他各路华诸侯纷纷效仿。“城头变幻大王旗。”,都是用不折手段夺取了江山,夺取了江山以后,除了郭威、柴荣命短、柴宗训年幼之外,无论是朱温还是李存勖上位以后都是德不配位,上台后很快就被后面的力量取代。如果德行配位的话,又怎能引起其他人造反呢?

董卓德不配位,夺权后被自己义子杀死

最典型例子,其实是董卓,因为德不配位的原因,硬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他本可以取得像曹操那样的成就。

根据《后汉书》所记录:

“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得召,即时就道。并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内食。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人。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


等到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划着要诛杀宦官,但是太后不允许,他们便私底下征召董卓带兵入朝,以此胁迫太后。董卓得到诏令后,立刻就带兵上路了。并且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仗着皇帝的宠爱,浊乱天下。我听说扬汤止沸,莫若去薪;去除脓疮虽然很疼,但却胜过让它不断侵入身体。昔日赵鞅从晋阳发兵,以驱逐皇帝左右的恶人。而今我立即鸣着钟鼓前往洛阳,请让我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秽之人。”


《三国演义》董卓 剧照


本来是为了平息宦官之乱,出师有名,而且在路上遇到少帝,如果董卓德行好,这本是天大的护国之功。可是董卓竟然,废了少帝另立陈留王,另立也没事,至少也可像霍光那样做一护国之臣。

但是,董卓借此掌握大权之后,却是

“寻进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封母为池阳君,置令丞。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时人以为秦始皇见长人于临洮,乃铸铜人。卓,临洮人也,而今毁之。虽成毁不同,凶暴相类焉。”(摘自《后汉书》)

总而言之,他的德行与其职位是非常不匹配的,干了很多丧尽天良之事,引起民愤。

“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布同心勇士十余人,伪着卫士服于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墯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摘自《后汉书》)。


《三国演义》吕布杀董卓剧照


本可有条件像曹操那样建功立业,却被自己的德行败坏。只留一句名言:“吾儿奉先何在”,止增笑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以,扫地僧一直规劝箫远山、慕容复放下仇恨,利用禅里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告诉他们需要化解心中的怨气和仇恨,方可解体内内伤。最终箫远山、慕容复双双释然皈依佛门,得以善终。

王阳明说:“德,即一体之仁,即使是小人之心也一定拥有的。它是根植于天命的秉性而自然灵昭不能掩蔽其光芒的,因此称作‘明德’。”

以诚立德。古人说“不信不立,不诚不信”,就是说,为人诚实、守信、正直、坦荡,是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才能更好地拥有我们的财富,我们的职位和手中的权力。


对于德不配位后,所产生的后果解释,朋友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么?欢迎留言批评指正,板砖、鲜花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