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绵长的青砖小巷记载着历史沧桑,清幽雅致的义学老庄承载着文化道德传承。华氏老义庄即现在的华氏义庄陈列馆,在2013年初装饰一新,对游人开放。这老义庄是无锡荡口华氏的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是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所属义田收入用于接贫济困、助学励才。

义庄究竟是做什么的?对于本族‘四穷’:领口粮、衣料,领婚姻费,领丧葬费,领科举费,借任义庄房屋以及临时借贷。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有保障。

华氏老义庄正门怀芬书屋就是当年的希望工程小学,游客也来坐一下。

老义庄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现存房屋四进,占地三千多平方米,为清初明式建筑,门前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两侧墙脚嵌着碑记数通,梁枋与斗拱上分设彩绘、雕刻,第三进正厅竟是楠木结构。义庄造得如此讲究,足见华氏家族的富有和对济贫助学的重视。雅致的雕花窗棂大厅挂着两个义庄创办人华清莲和曾祖父华文奎画像。

华氏老义庄自南向北依此为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门厅两侧分置碑记各一块,梁枋与斗拱上分设彩绘和雕刻;轿厅与正厅之间设东西两厢;正厅系楠木结构,三间七架;后厅三间七架,东侧墙上嵌有书条石若干。华氏义庄系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第三进楠木正厅以及门前隔河照壁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明清两代华氏在荡口镇共建大小义庄七处,华氏老义庄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义庄,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华氏老义庄内墙有大幅捐赠记录,包括华姓和其他义庄。其中记录华鸿模之父华存宽承父亲华清连乙意捐田干亩,华鸡模之孙为华绎之。图10右为华清莲及华文奎(曾祖父华襄云)兴建义庄的照片;

义庄设置第一功能是救四穷。四穷者懈、寡、孤、独四种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白鲜,老而无夫曰雾,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四穷,即志妻失夫无子无父者,等于当今养老育孤院,赠养五保户;义庄第二功能是为贫困失学儿童设立清素民初的‘希望工程小学’;第三个功能是赞助贫困但有志参加乡试的青年,像当年甄士隐之赞助贾而村,或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学生。其他;助婚资,贴萍费,还挺人性化。

义庄条约、细则、续申规条说明,都是难得的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史料为妥善管理义庄,设定十款条约:1)专责成以固义田,推举一名董事两名司事,三年为期。2)量义田租息以均出入,10月清租,1170石,一半发四穷,一半抵作各种费用,务从节俭。3)定薪俸以时支取,主事每年60两,司事30或40两,催租扇仆饭米3石6斗(是否以一天一升计?)。4)严查察以杜弊端,不得挪移出贷。5)别宗派以防顶冒,四穷每月给米一斗。报名时要品行端方之人到庄保举,董事查访后入册,依名次挨补。6)辨老幼以定年例:螺寡需过五六旬,孤子3岁至20岁在册。7)谨调度以惜物用。8)借考费以鼓锐气,俊秀无力应试者可住庄内,乡试定3两,会试定5两。9)助婚资以重返续,以三两为率。10)贴葬费以安骸骨,或一两或五钱。这义庄主要是给贫穷族人以经济资助,并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

此外还有补充的八条细则:1)酬厚本之以昭敦睦,为追加五服内近支复捐田120亩,月米一斗者加五升,寡妇加一斗,以50名为则。2)设立回课以切观摩,每月12日考生童齐集义庄,占题会考,本庄备两粥一饭(相当抠门啊!),评定甲乙。3)严办淑匿以警,有坏乱风俗者不得给发。4)忍却流丐以重固穷,懒习而甘入下流者不得入册。5)隔属不给以戒弃基,迁居他县者停发。6)定期(初五)给发以绝参差。7)小康缴票以广济贫,交票给后继候补者。8)严定罚规以杜匿冒,死亡者家属缴票,领3两殡葬费。犯规者追缴所领之米。

其续申四条规也有详细规定,如年终销算以示秉公,交代详明以防延误。还规定每年冬月发100领棉衣,还规定义家管理条例,公布了捐田总数和分项田亩,很公开透明!当时农村能有这些家居民生的身体措施,真还有超前意识,总揽了现在的民政部门!看来中国社会的慈善救济古已有之,从宋朝范仲淹开始逐步完善,自我调剂管控能力很强!

义庄当然以巩固宗族为目的,但也是古代儒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的具体实践。治国以齐家为基础,江南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是以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为己任。义庄以慈善为目的,建立在独立财产基础上,以财产运作支持慈善,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或可看作形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