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大家好,我是四月。

新版的《天龙八部》上线了,于荣光导演执导的这一版,成为了这个作品的第六次翻拍。

看到友朋在朋友圈感慨: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乔峰的形象,但这个形象大概率不会是杨祐宁。

台湾小生杨祐宁,近来似乎常常在银幕上扮演男主。趁着这股热闹,我也去瞧了几眼。第一集看下来,看到剧中的乔峰居然还会狡黠一笑,我看杨佑宁倒是演出了杨逍的味道。

新版乔峰

小说中乔峰真正的第一次出场,是以段誉的眼光来塑形的:

段誉见这人身材魁伟,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段誉在心底暗暗喝了声彩,他觉得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在金庸的小说里,《天龙八部》是很特别的存在。天龙八部出自佛经,小说以此为名,写的是北宋时的故事,道的是“有情皆孽,众生皆苦”。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射雕英雄传之前》。

说到偏爱和坚定,我也是妥妥的乔峰派。套用周迅的话,他满足了我们对英雄的全部想象。到现在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关于乔峰的篇章,当年看到他最后用一支断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就好比看到《红楼梦》中写到林妹妹死去,觉得这书可以在这里结束了。

发感概的朋友也是乔峰派,我们持相似的观点,世间英雄多半不大懂得表达爱,但乔峰不同,他说:四海列国,千秋万载,便只有一个阿朱。他懂得爱,也会表达爱。

乔峰也是个很有层次的人,他不做无关道理,对仇人就骂杀,对亲友就袒护的行径,武侠小说和网络世界里有太多这样的人,拿所谓的道义压人。

前五版乔峰

乔峰身上有悲剧精神。他一个契丹人,一岁成了孤儿,爹娘惨死,被汉人养大,在三十几岁那年,在辽宋势不两立的年代,他知道自己身上留的是契丹人的血。他被江湖人驱逐,他失去名望,连一个所爱的人都留不住。

作家让我们的英雄时刻在接受命运的偷袭。他漫长的寻找身份认同之旅,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他最终奔赴死亡结局,到底让他成为金庸武侠世界里最令读者意难平的人物(之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悲剧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阅读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悲剧美就在抗争中。

这抗争每逢悲怆动人处,我们会强烈感受到到希腊悲剧理论中的崇高与怜悯。这样绝世的英雄,他得不到世俗的幸福和安宁,但他得到我们长久的敬仰。

我们这一代人对武侠是有感情的。

年少时看武侠,看到中原的辽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接触古典诗词、儒道释、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半懂不懂,但到底留下了最初的印象。

或许更多人,也在其间完成了情感启蒙。人生懂得伤心到痛彻心扉到底是什么滋味,或许就是当看到乔峰钟爱的阿朱错杀在他的掌下。

三联版

很难得的是,《天龙八部》作为一部武侠作品,对战争与和平有了崭新的思考,金庸在这部小说有了哲学的高度。

还记得雁门关下,无字碑前,乔峰曾对阿朱说:

“若不是有人揭露我的身世之谜,我直至今日,还道自己是大宋百姓。我和这些人说一样的话,吃一样的饭,又有什么分别?为什么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却要强分为契丹、大宋、女真、高丽?你到我境内来打草谷,我到你境内去杀人放火;你骂我辽狗、我骂你宋猪?”

这是乔峰的迷惘。也是我们的迷惘。

在三联版《天龙八部》的序里,我看到金庸写了这么一句话: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人性,书写人性的喜愁悲欢。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人性却变动极少。

我想,这一版的《天龙八部》也会给新一代的少年留下记忆的烙印,或者也有轰然的心悸,会在若干年后想起。只是对我来说,到底最好的乔峰还是在书里。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